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>>新闻资讯
【迈联商学院•经典共读】第十期·第15讲
发布时间:2024-01-23 丨 阅读次数:160

【迈联商学院•经典共读】


【迈联商学院·经典共读】

第十五讲

《道德经导读》第十章



·原文回顾·

营魄抱一,能无离乎?

抟气致柔,能如婴儿乎?

涤除玄览,能无疵乎?

爱民治国,能无为乎?

天门开阖,能为雌乎?

明白四达,能无知乎?

生之、畜之,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,是谓玄德。



本章导读

营魄抱一,能无离乎?

营魄,我们可以理解为身体和精神。中医将人的脏器分为“神脏”和“形脏”,神脏藏神,形脏化物。肝心脾肺肾为五神脏,胃、大肠、小肠、三焦等六腑为形脏。《黄帝内经•六节藏象论》曰:“故其生五,其气三,三而成天,三而成地,三而成人,三而三之,合则成九,九分为九野,九野为九藏,故形脏四,神脏五,合为九脏以应之也。”曰:“心者,生之本,神之变也......肺者,气之本,魄之处也......肾者,主蛰,封藏之本,精之处也......肝者,罢极之本,魂之居也......脾、胃、大肠、小肠、三焦、膀胱者,仓廪之本,营之居也,名曰器,能化糟粕,转味而入出者也......”可见,我们可以将营魄理解为身体与精神。对于健康的人而言,精神与身体,应该是一体的,分离开来,人就要生病,要么精神生病,要么身体生病。

营魄抱一而不离,既是道家之至高修为,亦是养生之所需。在道家及中医看来,营魄相离是人至病及不能终其天年的重要原因。《黄帝内经•上古天真论》曰:“上古之人......故能形与神俱,而尽终其天年,度百岁乃去”。上古之时,天人合一,营魄相抱,持满御神,人终其寿,年尽其天。“形与神俱”即老子所说的“营魄抱一”。今时之人为什么不能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呢?《黄帝内经•上古天真论》曰:“以酒为浆,以妄为常,醉以入房,以欲竭其精,以耗散其真,不知持满,不时御神,逆于生乐,务快其心,起居无常,故半百而衰也”。今时之人,天人两分,营魄相离,满未持,神不御,故人不能终其寿,年不能尽其天。

举几个例子:

汉语里有个词语叫“心不在焉”,其实这个词语是一个句子,是个问句,是“心不在焉?”意思是你的心不在吗?这种情况,生活里是不是太多了?人在,心不在,这个词很好地诠释了营魄相离的情形。有个朋友到滇池会展中心参加会议,停车时接了一个电话,打着电话锁了车就离开了,没有看车位编号。等他开完会要找车时才发现犯了多大的错误,这是一个能停几万辆车,好几层的巨大的停车场,他花了几个小时都没能找到,最后是通过会展中心的监控找到的。

很多人心里边装了太多的事,以致装不下眼前之事了。要么活在过去,要么忧虑未来,要么如风波激荡,要么心驰神往......

《庄子》描述过两种状态,一种叫“坐驰”,一种叫“坐忘”。

《庄子》曰:“瞻彼阙者,虚室生白,吉祥止止。夫且不止,是之谓坐驰”,“坐驰”意思就是人在静中坐,心在云霄外,典型的营魄相离。不能做到冲虚渊静,心不在当下,心不能安者,即是“坐驰”。坐驰者,道将不舍,神乃不留。《庄子》曰:“堕肢体,黜聪明,离形弃知,同于大通,是谓坐忘”。冲虚渊静,营魄相抱,物我两忘,虚室生白,即是“坐忘”,也即老子所说的营魄抱一,也即《黄帝内经》所说的“形与神俱”。《庄子》曰:“执道者德全,德全者形全,形全者神全,神全者,圣人之道也”。可见,营魄抱一,乃圣人之道。

营魄相离的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多见,比如焦虑症、抑郁症的患者。或为过去而悔恨懊恼,和自己过不去。昨天已经过去了,我们还能改变吗?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,如果我们总是活在昨天,不能让过去真正的过去,我们还有什么未来呢?或为未发生的事情而过分的担心焦虑,活在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、恐惧之中。还没有发生的事,有可能发生、有可能不会发生的事情,我们能掌控吗?与其将时间精力花在焦虑上,不如未雨绸缪,具其备以待其事更有建设性,行动是治愈焦虑的良药。

同时,焦虑、抑郁、恐惧的情绪,会扰乱我们的心神,让人类心神不明,故对现实“视之不见,听而不闻”,也即前面所说的“心不在焉?”道家“无为”的其中一层含义就是不受欲望情绪干扰,保持眼明心亮,即庄子所说的“虚室生白,吉祥止止”,神当其位,以照见当下。人的神识受欲望和情绪影响和支配时,总是昏招百出,事后又懊悔不已。

老子1.jpg

另一方面,情绪对人的身体健康的影响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,这方面,不论是传统中医的认识,还是当下身心疾病领域的研究都已经得到证实。

现代医学研究表明,抑郁症患者,除了情绪低落、兴趣缺乏、思维迟缓这几大核心症状外,很多患者会伴有疲劳乏力、失眠、慢性疼痛、月经紊乱、性欲减退、胃肠道功能紊乱等躯体症状。且很多患者是以躯体症状为主诉就诊诊断出抑郁症的。如在消化科,会有很多胃肠功能紊乱的就诊患者,反复就医,做了胃镜、肠镜等消化科的所有检查,发现没有什么器质性疾病,但患者就是说不舒服,如功能性消化不良、功能性便秘、肠易激综合征等患者,伴发抑郁症的比例非常高。神经内科一些头疼、头晕、失眠为主诉的患者,排除器质性疾病,抑郁焦虑的比例很高。心内科一些心慌、胸闷、心悸、失眠为主诉的患者,排除器质性疾病,抑郁焦虑的比例很高;男科,以阳痿不举等为主诉的患者,排除器质性疾病,抑郁焦虑的占比很高。几乎所有科室都能碰到抑郁焦虑情绪的患者,这充分说明,情绪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,五花八门的躯体症状,不过是情绪对身体不良影响的结果及外在体现而已,是营魄相离的结果而已。这些抑郁焦虑患者的躯体症状都有一个共同的病理基础:植物神经功能紊乱。

人类的神经系统分为运动神经和植物神经,运动神经支配我们的四肢、下颌、眼球等,可以被人的意志所支配,从而完成特定的任务,如喝水、运动等。植物神经主要支配的是内脏的活动,如我们的呼吸、消化、腺体分泌、内脏蠕动等,它不能被人的意志支配。长期的精神紧张,或是抑郁、焦虑情绪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,从而出现我们之前所说的各种躯体症状。

老子2.jpg

抑郁焦虑,在中医里叫情志病,中医病因归之于七情内伤。情绪对身体的不利影响,中国古人几千年前就已经有了系统、深入的认识,并给出了解决方案。

七情是指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七种情志活动,若情志异常强烈或持久,偏激过剩,就会影响全身气血津液运行、影响脏腑功能状态,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。关于内伤七情,《黄帝内经》中有系统的认识和描述。《黄帝内经•阴阳应象大论》曰:“人有五脏化五气,以生喜怒悲忧恐......肝在志为怒,心在志为喜,脾在志为思,肺在志为忧,肾在志为恐。”《黄帝内经•宣明五气》曰:“心藏神,肺藏魄,肝藏魂,脾藏意,肾藏志。是谓五脏所藏。”《黄帝内经•本神》曰:“肝气虚则恐,实则怒......心气虚则悲,实则笑不修”《黄帝内经•气血形志》曰:“形乐志苦,病生于脉,治之以针灸;形乐志乐,病生于肉,治之以针石;形苦志乐,病生于筋,治之以熨引;形苦志苦,病生于咽嗌,治之以百药,形数惊恐,经络不通,病生于不仁,治之以按摩醪药。是谓五形志也。”

如何做呢?《淮南子》曰:“治身,太上养神,其次养形。神清志平,百节皆宁,养性之本也;肥肌肤,充肠腹,供嗜欲,养生之末也。”《黄帝内经•上古天真论》曰:“恬憺虚无,精神内守真气从之,病安从来.....是以志闲而少欲,心安而不惧,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,各从其欲,皆得所愿。故美其食,任其服,乐其俗......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,淫邪不能惑其心,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,故合于道。所以能年皆度百岁,而动作不衰者,以其德全不危也”。方法就是老子给出的“营魄抱一”,就是岐伯给出的方案:恬憺虚无,精神内守,志闲少欲,心安不惧,形劳不倦,故能德全不危,尽终天年。

气致柔,能婴儿乎?

老子曰:“含德之厚,比于赤子。”老子认为,修炼身心,最高境界就是做到婴儿、赤子一般,营魄抱一,气从以顺,精神健旺,身心柔软。我们成年呢,在得失荣辱、喜怒哀乐中翻滚,心神是不安的,气息是混乱的,肌肉是紧张的。长此以往,人又如何能不生病呢?

涤除玄览,能无疵乎?

少私寡欲,喜怒哀乐生死得失荣辱不入于心。《管子》曰:“虚其欲,神将入舍;扫除不洁,神乃留处”。涤除玄览,就是管子所说的“扫除不洁”。《庄子》曰:“瞻彼阙者,虚室生白,吉祥止止......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,鬼神将来舍,而况人乎?”涤除玄览而无疵的标准,就是庄子所谓的“心斋”的状态,就是老子所谓的“无为”的状态。

爱民治国,能无乎?

关于“无为”解读,见第二章。“无为”:无私、无己、不争,真理在前,自己靠后。“无为”,既是修身之要,又是认识大道及万物之要,亦是圣王治国之道。

天门开阖,能雌乎?

天门,即人的五官感官。天门开,嗜欲入。老子曰:“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,五味令人口爽,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,难得之货令人行妨。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,故去彼取此。”《庄子》曰:“且夫失性有五:一曰五色乱目,使目不明;二曰五声乱耳,使耳不聪;三曰无臭熏鼻,困惾中颡;四曰五味噣口,使口厉爽;六曰趣舍滑心,使性飞扬。”《庄子》曰:“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”。故而见色而不自见,闻声而不自闻。见色不见道,闻声不闻道,离道愈远矣!

老子曰:“塞其兑,闭其门,终身不勤;开其兑,济其事,终身不救”。“为雌”,即精神内守,心安神明。即与物接而内心不受影响,情绪不会波动,嗜欲没有发动。“塞其兑,闭其门”,是为雌的方法手段,正因为绝大多数人不能做到与物接而内心不受影响,老子提供的方案即是“塞其兑,闭其门”。

《淮南子》曰:“圣人心平志易,精神内守,物莫足以惑之。”

老子3.jpg


明白四达,能无知乎?

“知”乃“私智”也。私智多则离道远。作为统治者的圣王,必须明白四达,但又不能用私智。《素书》曰:“才足以鉴古,明足以照下”,“明白四达”才能鉴古照下,才能不被小肖蒙蔽。但人又很容易陷入另一个坑,就是自以为是,刚愎自用,从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建议,即使这些意见建议是对的。但任何人都是有局限性的,我们的时间、精力、见识、智能都是有限的。任用自己的一己私智,可能不切实际,从而招致失败。《管子》曰:“明主不用其智,而任圣人之智;不用其力,而任众人之力。故以圣人之智思虑者,无不知也。以众人之力起事者,无不成也。能自去而因天下之智力起,则身逸而福多。乱主独用其智,而不任圣人之智;独用其力,而不任众人之力,是以身劳而祸多”。“无知”是不用“私智”,不自以为是、刚愎自用、恃才傲物,不与下属争知争能,因圣人之智、因众人智者以成就功业。这就是: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,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,以天下之力起则无不成。所听、所视、所闻、所为力求合于情、合于理、合于道。所以,圣王既要做到“明白四达”,又要做到“无知”,二者相辅相成。

生之<strong style="margin: 0px; padding: 0px; max-width: 100%; box-sizing: border-box !important; overflow-wrap: break-word !important; w

↑上一篇:【迈联商学院•经典共读】第九期·第14讲
↓下一篇:最后一篇
 
骐铭商务,骐铭商务官网,医药销售,云南骐铭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7
地址: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昌源中路75号同丰商务中心第8层806号807号      电话:0871-64123686      备案号: 滇ICP备17000588号
技术支持:云创网络  微商通  昆明网站建设